-
第三世多杰羌佛弟子拉珍聖德 – 初行者的自我保護
前幾天與版主有一番談論,言談中,版主對娑婆佛教界魚目混珠的現狀憂心忡忡。他說:「尤其那些當上師當師父的,有識無識之士兼有,有德無德之人皆備,有證量無證量的都在,而一般初初學佛的人,佛學知識淺薄,佛學常識欠缺,是聖是凡分不清楚,還沒來得及擦亮眼睛,就往往被一些妖邪之輩帶向了歧途。那麼,這些初行者,到底怎樣做才能保護好自己的慧命不受妖魔侵害呢?」 版主提出的是一個蠻大的課題,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所謂魔,分內魔和外魔,內魔即五陰魔,亦稱心魔,調伏內魔,降伏外魔,牽涉到三藏十二部及密續的全部義理,那就是整個佛法的修學了。而初行者這個概念所涵蓋的面積也很廣泛,不能說學了幾十年的佛,修了幾十年的行就肯...
-
第三世多杰羌佛弟子拉珍聖德 – 鑒別聖德的級位
這段時間,網上大量出現大聖德大菩薩的稱號,產量還越來越高,可是一拿出來質量檢驗,我的天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都是偽劣產品,可就是有那麼一些愚頑者口口聲聲說某某人是大聖德,或他的師傅某某是什麼大菩薩,甚至聽到百無一能的人大言不慚稱他早就知道自己是某某大菩薩化身云云。前幾天翻開幾本現在的所謂佛書,又是一堆當今的這個大聖德那個大菩薩,更可笑的是有些無知人還整天張菩薩、李菩薩的稱呼那些會胡亂編講幾個佛教術語的人,好像這兒已經不是末法時期的娑婆,而是極樂世界,菩薩聖德滿天飛了,真讓人哭笑不得。為利眾生正見的開膚,是該好好講講關於聖德的問題了。 什麼是聖德?所謂「聖」者,只要證入涅槃,身心脫離了六道輪迴,就...
-
第三世多杰羌佛弟子拉珍聖德 – 所知之障 害人至深
愚昧的締造者是無知嗎?不盡然。例如當我們第一次置身於言語不通的異國他鄉,撲面而來的所有知識你都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緊握不放,那時,對於那個陌生的環境,你徹底無知,但你求知,因為生存的壓力,你會敞開胸懷迎接所有新來的知識,因此你很快就不再無知。而愚昧的締造者常常是知識。當 人們對一種事物有所了解掌握之後,所掌握的知識往往變成高高的圍牆抵擋新概念的碰擊,總是用固有的知識作為標準衡量,不符舊者,立刻排除。但固有的一切並不是百分之百正確,人們因此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改善進步的機會。佛陀開示這叫「所知障」,世俗言語也有一個近似的成語「固步自封」。 有一個前蘇聯的故事,說很久以前一個小學圖畫老師在教學生畫蘋果,...
-
第三世多杰羌佛弟子拉珍聖德 – 信佛
我曾對一個煩惱不堪的行者說:「你不信佛」。她圓瞪眼睛反駁:「我學佛修行十幾年,不信佛信什麼?」我說:「你不信。佛陀說煩惱生時即是我執魔,你不信;佛陀說諸法如夢幻泡影,你也不信。你若真將佛的說法信到心坎裡了,你會放心大膽讓自己進入魔境嗎?你會對一個夢執著成這樣嗎?在煩惱侵襲你的時候,佛說的對治方法你丟在一邊,這能算信佛嗎?」她不說話了。 這是大約兩年前的事,自那時起,「信佛」的問題就常在我心中盤繞。信,是學佛修行的第一個重要課題。《法集要頌經》偈語:「無信不修行」;《說無垢稱經疏》云:「信為入法之基礎」。可見信的重要,沒有信,其他一切行持都談不上,信如高樓之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拉珍今天的題目只是...
-
第三世多杰羌佛弟子拉珍聖德 – 什麼是真慈悲?
很多人把慈悲與仁慈、慈愛混成同一個概念,其實不然。在第三世多杰羌佛所傳的修行法當中,七支大悲我母菩提心第四支「慈愛:每時每刻,從於三業之行所生發,慈愛一切眾生父母,長壽無病富貴吉祥,終生喜樂」,第五支「慈悲:於三時中,願請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父母脫離諸苦,得遇佛法修持,脫 離輪迴諸苦」。三世多杰羌佛將慈愛與慈悲各分列一支,可見,慈悲與慈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差別在於,慈愛之三業修持,所種的是天人福報之因,將結天人福報之果;而慈悲之三業修持所種的是出離解脫之因,將得脫離輪迴而成就之聖果。 那麼,在我們的修行當中,慈愛是必須的,行於四無量心,慈愛一切眾生,這是修行人的本等,但這並不是全部,也不是根本。...
-
未分類
第三世多杰羌佛弟子拉珍聖德 – 柔軟心 看的見苦
三世多杰羌佛說:智慧不能了生死,悲智圓融才能斬斷生死根。 三世多杰羌佛說: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三世多杰羌佛《什麼叫修行》中七支「大悲我母菩提心」: 1.知母: 了徹三界六道眾生無始以來於輪迴轉折中皆我父母。 2.念恩: 應深深憶持一切無始過去、現在於輪迴之父母,皆曾生育養育體愛於我,為我而勞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3.報恩: 知父母為我而奉獻一切,現在他們於六道輪迴中轉折流離,受苦無盡,我此發心,施之於行,自覺覺他,渡脫父母,以為報恩。 4.慈愛: 每時每刻,從於三業之行所生發,慈愛一切眾生、父母,長壽無病富貴吉祥,終生喜樂。 5.慈悲: 於三時中,願請諸佛菩薩加...
-
未分類
第三世多杰羌佛弟子拉珍聖德 – 想因果 想眾生 ——寫給一些為人師表者
時常聽到有人說:「某某某升任仁波且了,要當上師了,要趕快去恭喜他!」我總是默然。前日,有人又對我說:「你怎麼不恭喜某某某升仁波且呢?你對他有心結嗎?」我說:「我與他素無冤對,哪來的心結?只是,不明白為什麼要恭喜他,又不是升官發財。若他是夠格的仁波且,眾生依止他能夠步向解脫,我要恭喜的對象是眾生而不是他。若他不是夠格的仁波且,將來錯導眾生,等著他的,將是難以窮盡的罪業果報,我心痛都來不及,怎麼能恭喜?」說完,我又不禁長嘆,放眼望去,佛教界到處瀰漫著這類庸風,我的默然倒成了格格不入。 在這個混亂的年代,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仁波且變成了一種世俗職位,四面八方的人都以佔據一個這樣的職位為榮為傲,這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