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純文字閱讀:
六十八、
劣靈惡魂者取之粉飾謬誤而為本,為其蓋弊所為,明德善知識常以理道行直言,弗懼惡行而不遮其己之過。
白話解釋:
凡是靈魂醜惡的人,他們往往都用花言巧語,或者採取一切邪門歪道的方式方法,拿來粉飾自己,目的是以這些來遮蓋他們自己的短處,而一個有道德品質的善知識,則以真理說直言,敢作敢為,根本不懼一切惡行勢力,以高尚的倫理道德施益於人,並且有了過錯敢於當眾立即自己改正,根本不怕別人說自己的過錯。
純文字閱讀:
六十七、
自滿與之悲失號成器之大敵也,滿其體面而弗願降格求知,故為止步之敵,悲失于事無成所望,面業而弗于進取,乃為消然之敵也。
白話解釋:
自滿與悲觀失望這兩個不同的東西,實際上都是成就事業的敵人。因為一個人自滿以後,就認為自己事事超過別人,縱然遇到不懂的問題,但為了保存自己的面子,也覺得不能降格去向別人學習,不能學習,自然無法進步,因此成為止步的一種敵人。而悲觀失望的人,他根本不可能去進取事業,因為他沒有決心和信心去爭取,對任何事情都心灰意懶,即使面臨即將到來的成功也不能夠作出努力,長此以往,壽數自增,自然而然老病死臨,就成為消然之敵,即銷毀自己一切成就的敵人。
純文字閱讀:
六十六、
微才當居,何以故也?凡事者利弊均之,睹弊而弗居,則利不可獲,若于弊中取益乃為上策,懷抱之木故大,而另途之,則無何入爐炊食,微柴入爐至炊而飽人,弗用之何以熟食之來。
白話解釋:
微才當居,什麼原因呢?因為世間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利與弊相融匯的,如果我們見到小才而不用,見到帶有弊病之才而不用,那麼我們就不可能做好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而從中得到利益了。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雖然犯了錯誤,但要在錯誤之中去積聚其經驗教訓,雖然是帶有弊端之才,但仍可以用其有益的地方,從中取其善益之處,這才是上策。比如,懷抱之木,可以作為大廈之棟樑,也可造船用作龍骨、甲板等等,其作用很大,我們要利用它,這是對的,但是小木頭我們也同樣需要,否則,煮飯、燒水的時候,沒有小柴燒,懷抱之木又無法塞入炊爐之中取火,飯食就不能做熟,我們也就吃不到飯了。所以說,小才小用,大才大用,係皆以妥善使用,這才是智者明理之道。
純文字閱讀:
六十五、
唯美者乃相對之論,萬法之妙恰在平衡為是,佳人伉麗得與華裝之平,若華盛容體有過之,則裝美而人失其佳,故具識之或常云:「某女服美勝其人之不配耳,另選佳麗妙也。」
白話解釋:
美與醜是相對而論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都得恰到好處,都得要平衡,無論是人也好,無論是物也好,無論是一種藝術也好,如果它的方方面面不平衡,就會失調,就會失掉美感,比如一個美人,著一身漂亮的服裝,要是這件服裝過於華麗,遠遠勝過了這個人,這就不協調了,就失去了平衡,就會變成服裝美而人不美,有知識的人就知道這個道理,甚至有人會說,因為這個服裝太好了,應該拿給另外更美的人穿才對。這就告訴我們,此人的容顏、身材不適合穿這件過於華麗的服裝,她只能選配適合她的服裝,使之得到平衡,這樣才能體現真正的美感。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會失調。所以這裡告訴我們,美與醜是相對的,只要達到平衡,符合法度,恰到好處,就是美。
純文字閱讀:
六十三、
禍福之道異居之,由是為或自修途,為天下之或而消益是為福道,藏自私之利而傷眾是為禍道,人者當于除私之道行其所事,幸道由然自修,故生活之途並非禍福,而為人者意識所向之業招是也。
白話解釋:
禍與福是截然相反的,雖然它們處在不同的位置上,但是禍與福都是我們人自己去找的,天下所有的人都要在禍或福之中生活,如果你為天下的人謀利益,給他們創造幸福,這就是你自我所行的福道,世人將由是之道返回福報於你。那麼,你若藏著自私自利的心而去傷害他人,這就是禍道,世人亦將會反報傷害於你,凡是作為一個人,在除卻自私的境界當中,行一切事情,給他人帶來利益,這自然就是一種幸福之道,或者說是自修幸福之道的一種方法。因此,禍與福並不是生活強加在人的身上的,而是人們自己意識和行為去感召來的。我們的意識和行為是為公眾而謀利益的,自然是福;我們的意識和行為自私而為己,歸根結底,肯定是禍,因為人們是敬善而反惡的。